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|
|
||||
潮阳古井
河溪“十八古井” 位于河溪镇的赤岭仔与石楼山之间的山壑。华阳人为了引河溪水灌溉农田,而在赤岭仔与石楼山之间的山坡挖渠引水,为避免泥沙淤积,在水渠两边砌石篱,上面盖上石板,覆上泥土,使之成为地下涵道。地下涵道每隔一段距离,挖一口竖井,作为清理泥沙杂物时进出的通口,这些进出口共18个,俗称“十八古井”。
地下涵道建于北宋(960~1127),清乾隆十六年(1751)重修。今存地下涵道110米,大小竖井7口,其余已毁。
海门奇泉(井)
庵仔井 位于贵屿山西麓,元延祐三年(1316)建。井水清澈甘甜、无杂质,养哺了周边乡众20多代人。
棉城“九龙吐水井” 棉城9口古井的总称。挖于元代的有县署前的衙前井(即鼓楼井)、水门外的水门井、双忠行祠照壁后的双忠井(也称衙内井);挖于元末明初的有教授巷口的桃花仙井;挖于明代的有东门桥西南侧的东门井(即鸣阳井)、文光塔后东北侧的塔馆井、旧街中段的旧街井、塔下大街东的甘泉庙井、南中路市内街的市内井。
塔馆古井外径0.98米,深12米,占地面积4平方米。外观呈八面柱状,边长0.4米,内为圆柱状,井栏系花岗石砌筑。相传文光塔建成后稍向西南倾斜,为了平衡塔的重心,故挖此井。该井水源充沛,1983年前棉城未有自来水时,是文光塔周围数千居民饮用水之源,今保存完好。 来源:潮阳史志
|
||||
![]() |
|
|||||||||
|